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广电视听国际传播范式的破局与升级

2025-08-11 08:00

分享到

导读:

在全球媒体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广电视听行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内容创新为突破口,以渠道创新为支撑,构建起年轻化、在场化、轻量化的国际传播新生态。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传播形态的迭代升级,更深刻反映了传播理念的重塑与传播效能的跃升。



一、年轻化:从 “ 文化输出 ” 到 “ 价值共鸣 ” 的代际沟通



    (一)内容创作的年轻化叙事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Z世代、α时代成为国际传播的核心受众群体。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调查研究,海外 “ Z世代 ” 的中国观更客观理性友好,是国际传播的重点对象。针对这一特征,中国视听机构创新叙事策略。吉林电视台制作的短剧《云中谁寄锦书来》以书信为线索,生动展现了吉林独特的地域风情和迷人的冰雪文化魅力,荣获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首届亚洲微短剧大奖 “ 最佳品牌传播奖 ” 。2025年,古装轻喜剧《书卷一梦》融入诸多网络热梗和现代幽默元素,以反套路剧情和古装名场面频频出圈,点燃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迅速登上爱奇艺国际版在泰国、美国、加拿大、越南、菲律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热播榜榜首,并在同期国产剧谷歌热度排行中,位列泰国、中国台湾、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8个市场首位。这些作品突破文化壁垒,实现中国故事的国际化青春表达。


uploads/0811/1754879052167784163.jpg



     (二)传播主体的年轻化迭代


      “ 洋网红 ”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新力量。2025年3月,年仅20岁的国际网红名人甲亢哥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开展8场纪实直播活动,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生动窗口,并创下了其全球行纪实直播的最高流量纪录。在YouTube平台,其中国行系列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5500万,带动主账号新增粉丝超过100万。迪拜中阿卫视MCN平台孵化了超千位海外网红达人,以他者视角解读中华文化和生活体验,伊拉克籍记者方浩明在Instagram等国际社交平台开通账号,目前在阿拉伯地区已收获5000多万播放量。“甲亢哥”等国际网红以真实的具身体验,穿透了文化壁垒和刻板印象,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为国际传播更新赛道提供了新思路。


uploads/0811/175487918421098040.jpg



     (三)价值传递的年轻化共鸣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通过视听作品实现国际破圈。《山海情》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核融入剧集,深受年轻观众喜爱。该剧已被译制为20多种语言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在YouTube平台的播放总量超过1300万次,首集播放量突破140万次,在IMDb平台获得 8.5分的高分评价。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巧妙地将田园风光、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为一体,同时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完美结合,成为首个在YouTube平台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其短视频作品契合了海外观众对“慢生活”的向往,深受18至24岁青年群体的青睐。其视频在海外平台的播放量普遍突破500万,部分单条视频播放量更是逼近1000万。这些作品将中国价值转化为全球共识,推动国际传播从“文化展示”转向“价值共鸣”。


uploads/0811/1754879231160871297.jpg



二、在场化:从 “ 单向传播 ” 到 “ 沉浸体验 ” 的场景重构



     (一)物理空间的在场化呈现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使中国故事更具地域穿透力。截至2024年底,以省市区命名的省级国际传播中心总体数量已近40家,成为国际传播新主体。海南省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 “ 333 ” 国际传播体系,即造好自主发声 “ 三大平台 ”、用好借嘴发声 “ 三大渠道 ”、建好对外发声 “ 三大支撑 ”,推动海南故事全球落地生花。北京广电打造“超高清第二现场”,正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支点。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功首映,前沿科技与舞台艺术深度交融,让海外观众沉浸式体验敦煌艺术和中华美学。这种 “ 本地化生产+全球化分发 ” 的模式,促进国际传播从“宏大叙事”转向“场景化表达”。


uploads/0811/175487928480274836.jpg



    (二)叙事逻辑的在场化引爆


     对外交流活动和国际节展成为国际传播的 “ 流量入口 ”。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期间,“ 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上合之路 一路向前 ” 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启动,媒体团将聚焦上合国家在农业、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深度展现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成果。2025年2月,伦敦电视节“中国联合展台”及系列配套活动圆满举办,现场累计开展逾100场国际商务洽谈,成功促成众多视听内容交易合作。节展期间,通过瀑布流形式在海外媒体推送精彩瞬间,获得显著传播成效。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 中国联合展台 ” 相关推送视频累计获得超80万次浏览曝光,互动点赞量破5万次,转发分享达8000余次,视频和图文推送累计触达用户超800万人次。这种“活动+内容”的联动模式,推动国际传播从 “ 持续输出 ”向 “ 脉冲式引爆 ” 的转变。



三、轻量化:从 “ 重资产 ” 到 “ 云传播 ” 的范式转型



     (一)技术赋能的轻量化生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正在重构视听内容生产全流程。借助AIGC,芒果TV出品的古装奇幻微短剧《姜颂》,原本需2个月周期的片头制作工作,缩减为3人团队一周即可完成,生产效率提升约8倍。优酷在《清明上河图密码》应用虚拟拍摄特殊场景,拍摄效率提升了35%,人力成本节省了60%。华策 “ HuaceAICut ” 人工智能平台可将字幕生成和翻译时间缩短约50%,大幅加快后期制作流程。这种AI+的生产模式,使中国视听内容能够以更低的边际成本实现规模化出海。


uploads/0811/1754879406100994925.jpg



     (二)渠道整合的轻量化传播


     流媒体平台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长视频平台实现内容与平台一体化出海,下载量、用户规模稳步提高。截至2025年,芒果TV国际版、腾讯视频WeTV全球下载量分别突破2.7亿和2.5亿,爱奇艺国际版全球活跃用户超5亿、付费用户突破1亿。YouTube平台是中国视听内容借船出海第一大国际传播渠道,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广电机构累计上传视频327.53万条,观看次数超2865.65亿次。广告支持的免费流媒体电视(FAST频道)快速崛起,总台推出的中国首个FAST制播平台海外上线,形成“广告分账+内容订阅”的复合盈利模式。创维自主研发FAST频道Coolita Channel,已构建起超过800个FAST频道、2万小时的精品内容库,以渠道整合实现优质内容有效触达。



     (三)内容形态的轻量化表达


     中国微短剧出海快速领跑全球,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赛道。目前,中国海外微短剧应用数量近300款,2025年上半年,海外微短剧APP的累计下载量为6.65亿次,累计内购收入为10.79亿美元,呈不断增长态势。Reelshort,Dramabox,Shortmax等平台的内购收入已破亿美元级别,成为中国内容出海的新动力。这些2-10分钟的剧集采用“高频冲突+极致反转”的叙事策略,精准匹配海外用户碎片化消费习惯。短剧高光片段利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TikTok上 “ dramaboxshorts ”的粉丝量高达1080万,“ netshortdramas ” 的粉丝超290万。动画IP的轻量化运营同样成效显著,华强方特出品的“熊出没”系列在YouTube上斩获超千万的总订阅量,持续稳居华语动画剧集频道榜首,同时在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均成为当地的现象级IP,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动画品牌。


uploads/0811/175487944895284901.jpg


     年轻化、在场化、轻量化的三重变革,实质上是广电视听国际传播范式的破局与升级。未来,随着内容创作的持续创新、AIGC技术的加速迭代、Z世代群体的快速崛起,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将构建起一个更具包容性、创造力和影响力的 “ 中国范式 ”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