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陕西广电:以“五个创新”推动省域国际传播走深走实走远

2025-09-28 08:00

分享到

导读:

近年来,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下简称陕西广电局)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国家广电总局“视听中国”工程,在对外交流合作中,致力于“打造新平台、拓展新方式、探索新路径、创新新表述、彰显新形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01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区域化表达,打造国际传播新平台


1.联合创办《视听中国·陕西时间》,打通中阿合作新通道


2021年10月14日,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与阿联酋中阿卫视《视听中国·陕西时间》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对外开放交往的重要窗口,作为在阿联酋注册的卫星电视台,中阿卫视信号覆盖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近5亿人口,在阿拉伯地区影响较广。


2022年春节期间,《视听中国·陕西时间》举办开播仪式,广电总局国际司有关负责人、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沙特驻华文化参赞阿蒙博士等出席了线上启动仪式并发表视频致辞。该栏目的开播,首次将陕西的视听节目覆盖阿拉伯地区,为深化中阿视听领域合作拓展了新渠道、搭建了新平台。截至2025年6月底,先后译制播出陕西特色饮食纪录片《千年陕菜》第一季,第二季,动画片《大唐帝陵》,纪录片《乡间》《瓜熟蒂落》《我们的丰收》、综艺节目《丝路春晚》等56部陕西特色节目,向阿拉伯地区讲述陕西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获得当地观众广泛好评。


uploads/0928/1759042415104144682.jpg


2.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深化上合组织国家视听领域合作


2025年7月15日至1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共同主办,陕西省广播电视局、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在西安成功举办。电视节以“汇文明・创视听・共未来”为主题,聚集19个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约350名中外嘉宾参加。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7个中央国家部委和单位领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广电行政主管部门等24名省部级贵宾出席了有关活动。电视节期间举办了“视听产业交流合作”“视听内容融合传播”“视听内容交易市场”3场平行主题交流活动,通过并发布《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共同宣言》,同时发布了40余项视听领域合作成果,举办了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广电视听交流合作成果展、和合之声·美美与共“上合之夜”音乐会、上合组织国家媒体联合采访、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上合之路等多项配套活动。本届电视节内容丰富、专业化水平高,各项活动精彩纷呈,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陕西底蕴深厚、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对话、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得到中外嘉宾的高度肯定。电视节的举办,也是陕西省打造国际传播新平台、拓展国际传播新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典型案例。



(二)实施精品项目,拓展国际传播新方式


1.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丝路万里行”十年磨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媒体跨国文化交流品牌


“丝路万里行”是省广电局指导推动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充分发挥“丝路起点”主流媒体优势,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媒体深度融合为动力,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精品项目。


该活动自2014年启动,先后实施十次大型跨国全媒体采访,从2014年从西安到意大利罗马的张骞之路,2015年从西安到俄罗斯莫斯科的草原之路,2016年从西安到印度加尔各答的玄奘之路,2017年从西安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茯茶之路,2018从西安到英国伦敦的马可·波罗之路,2019年从西安到泰国曼谷的郑和之路,2022年丝路万里行·西望中国,2023丝绸之路万里行·共赢之路,2024丝绸之路万里行·繁荣之路到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上合之路等,先后到访53个国家地区及上百座丝路名城,行程突破百万公里,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中国媒体的独特印记。在全球媒体中首次完整走完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四条国际大通道,首次采用全媒体方式全景展现丝绸之路的时代风貌,见证了“一带一路”从宏大构想到务实合作的过程,生动地记录、解读和实践着“丝路五通”。


uploads/0928/175904245631251061.jpg


“万里行”系列活动在丝路题材上进行创新创优,开创了中国电视史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国文化经贸之旅,赢得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先后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丝路影视桥工程”“中俄媒体交流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重点项目,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对外传播十大案例、中国年度文化活动、海帆奖最佳案例及最佳传播矩阵等奖项。


2.传播丝路文化品牌价值,《丝路春晚·丝路嘉年华》系列节目吸引世界目光


省局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和对外传播的新路径,指导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全国多个省区广电媒体以及人民网、五洲传播中心等机构,与海外主流媒体一起,策划推出大型跨国融媒体系列直播活动《丝路春晚·丝路嘉年华》。


《丝路春晚·丝路嘉年华》系列活动于2017年首次举办,依托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围绕“丝绸之路”展开,突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共融,分别以“丝路迎新春、共度中国年”“丝路筑梦·和美与共”“大美中国·多彩丝路”等为主题,邀请丝路沿线国家(如中亚、欧洲等)的艺术家、国内明星及陕西本土文化团体,融合沿线国家和地区艺术特色,展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丝路文化的交融与共通,同时传达中国春节的喜庆氛围。活动被中宣部正式列入“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计划,同时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视听中国”对外传播重点项目,在全国卫视春晚中进入前10,国内全网传播量5.6亿,在包括YouTube、Facebook等平台的300多家全球主流媒体、门户网站转载落地,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累计国际受众超7.12亿,获《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称其“以文化为桥,展现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


陕西广电:以“五个创新”推动省域国际传播走深走实走远3.jpg



(三)发挥重大活动聚能效应,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


1.举办“新时代斯诺”国际论坛,讲好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友人的故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对外讲好斯诺等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故事,经外交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与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承办的“新时代斯诺”国际论坛于2021年6月18日在延安成功举办。论坛围绕“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探讨,来自政府部门、国际友人代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时任陕西省副省长魏建锋、伊莎白·柯鲁克之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爱泼斯坦夫人黄浣碧,傅莱夫人江国珍,海伦·斯诺侄子埃里克·福斯特,汉斯·米勒与中村京子之子米德华等国际友人出席并致辞。新时代斯诺国际论坛,向为中国正义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国际友人表达了崇高敬意,激励更多中外有识之士弘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呼唤“新时代斯诺”。活动得到彭博社、瑞士《新苏黎世报》、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韩国中央日报、柬埔寨高棉日报等诸多外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2.组织实施“风雨同舟七十载  合作共赢创新篇”庆祝中巴建交70周年系列交流活动


2021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为深化中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交流合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巴基斯坦新闻部联合主办主题为“风雨同舟七十载  合作共赢创新篇”系列庆祝活动。受国家广电总局委托,由陕西广电局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承办了中巴建交70周年名人访谈系列节目,同时在中巴双方进行精品节目展播,在巴基斯坦国际电视台展播纪录片《瓷路》、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等数十部作品。活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中巴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了民心相通,为发挥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带动与相关国家人文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以庆祝中巴(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由陕西广电局指导,陕西仲山传媒公司(中方),联合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共同制作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202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PTV)新闻中心举行隆重的开播仪式,每晚黄金时段,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英文国家频道、乌尔都语频道及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社交媒体平台播出,为服务国家外交,烘托良好舆论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uploads/0928/1759042511182175112.jpg



(四)加强中外影视制作机构深度合作,创新国际传播新表述


2024年9月24日,陕西省国际合作片发布暨签约仪式在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新闻公使曼祖尔·阿里·迈蒙、马来西亚驻西安总领事林云亮、法国科学影像协会副主席瓦莱丽·葛荷侬,中国纪录片著名编剧、著名导演、有关专家学者等中外嘉宾出席。发布仪式上,中美合作纪录片《斯诺·未竟之路》、中巴合作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中阿合拍纪录片《三原印象》、中哈合拍纪录片《一路阳光》、中伊合拍纪录片《石榴的故事》等多部国际合作片成果发布。同时,中法合拍纪录片《天坑探险:神秘的地质奇观》,中、马合拍纪录片《碧海和风——郑和下西洋的再发现》、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制作大型纪录片《纸的变革力量》等囊括历史人文、自然地理、民族文化多个领域的一批新的国际合作片启动并签约。活动得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光明日报、中国电影报,中国文化报,央视朝闻天下、央视新闻,百度,网易,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多种语言进行了宣传报道,成为本届电影节期间的一大亮点。


陕西广电:以“五个创新”推动省域国际传播走深走实走远5.jpg


2025年7月16日,在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期间,举办了平行主题交流活动“视听内容融合传播”,以视听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视听内容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围绕内容合作传播分享合作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合作机遇与挑战,探讨未来合作计划,发布中巴合拍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第二季《工者伟业》、中哈合拍纪录片《中国考古》(第二季)等多项合作成果。其中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拍纪录片《中国考古》(第二季)完整记录了中哈联合考古队跨国协作的工作过程,展现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丰硕成果。中国、土耳其、伊朗、法国合拍纪录片《小麦:文明的种子》以“小麦”为主线,呈现人类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明发展和互融互鉴的发展历程。


实践证明,推动国内外影视机构的深度合作,坚持“共同策划、联合投资、协同创作、共同宣发”,不但能够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推出更多精品,而且能够创新国际化表达,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效能。


(五)推进视听节目海外传播,彰显陕西新形象


陕西是影视大省。近年来,陕西广电局加大陕西视听节目走出去的力度,先后推出《大秦赋》《白鹿原》《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好先生》《我的真朋友》《风起霓裳》等一批海外热播剧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带进更多国家观众的视野,增进了海外观众对中国百姓真实生活的了解,展示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亲的中国形象。


1.视听节目海外播出情况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好先生》《小别离》《我的真朋友》《小麦进城》《大秦帝国》《空巢姥爷》《我在北京,挺好的》《恋爱先生》《大漠苍狼》《啊摇篮》《逐梦蓝天》等数十多部作品,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新西兰等包括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发行和播出,并同时上线YouTube、Facebook平台播出。电视剧《白鹿原》发行至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现代题材电视剧《共和国血脉》在新西兰播出。电视剧《恋爱先生》被译制为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28种语言在海外多渠道播映。电视剧《风起霓裳》在YouTube“China Zone”频道开播以来,被译为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等12余种字幕播出,Viki评分8.3分,总观看量超336万次,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发的第33期《值班日报》刊发了相关内容。纪录片《瓜熟蒂落》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以英、法、俄、葡等多种语言,全球100多个国家播出,播出点击量超2.1亿次;网络视频观看超过8000万次,观众留言15.72万条。大型古装历史剧《大秦赋》海外播出,支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语、韩语、英语等15种主要语言,形成广泛的传播覆盖和强大的播出声势,是陕西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成功“走出去”的又一次典范。《一代名吏白居易》等多部优秀弘扬历史文化的广播剧登陆美国纽约中文电台,实现首次海外播出。


uploads/0928/175904258161253931.jpg


2.视听节目国际获奖情况


电视剧《白鹿原》荣获第13届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电视剧奖、第4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现代剧奖。动画片《山海宝贝》《漫赏秦腔》入选第十四届中国电影节暨中泰影视交流周优秀展映作品。《漫赏秦腔》在曼谷的中泰文化电影节上获得优秀影片奖。动画片《三滴血》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PTV)播出,获得“巴基斯坦最佳中国动画片奖”。电视剧《恋爱先生》获美国亚洲影视节金橡树优秀电视剧奖,《黄土高天》荣获首届中加电视节国际影视传播作品电视剧一等奖。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获得“金熊猫”国际传播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电视剧提名奖。电视剧《空巢姥爷》入围“第十一届中美电影节电视剧‘金天使’奖”。纪录片《老谢》获得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奖等国际奖项。纪录片《一个人的城》在“第七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获“优秀纪录片红枫叶奖”。



02

国际传播工作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一)思想观念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开放不足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整体而言,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陕西省广播电视对外交流工作还处在建平台、打基础阶段,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人才队伍短板


受体制机制、收入待遇、发展空间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陕西省广播电视队伍体量较小,活力不足,优秀人才短缺。特别是国际传播业务培训不够系统、不够持续,对外交流专业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走出去”的整体水平。


(三)平台渠道短板


一方面,陕西省服务于广播电视的高水平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不多。另一方面,缺乏有效引导,企业自行参与比较多,政府主导、官方组团带队较少,缺少以官方团队的形式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和推广。


(四)政策帮扶短板


资金短缺是市场主体走出去面临的普遍问题。因资金限制无法译制成多种语种,存在广播电视优质作品“走出去”“卡脖子”问题。在海外主流媒体播放,产生广泛国际影响,也需要相应的政策资金保障。在国内外重大节展上获得重大国际奖项,国内需要相应的认可和鼓励。



03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内容与平台两手抓


持续提升《视听中国·陕西时间》平台建设质量,加大优质内容供给,把更多有陕西特色的视听节目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充分发挥利用好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和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等机制以及海外社交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短剧平台在土耳其、阿联酋等国落地,并联合制作《我在西安等你》《我在阿布扎比等你》系列剧等,既持续拓展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又为平台的传播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持。


(二)坚持构建多元一体的大外宣格局


充分调动陕西融媒体集团、陕文投、西影、陕旅影视、一路阳光、陕西仲山传媒、陕西国际传播中心以及高等院校的积极性,坚持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发挥国企、民企、高校、媒体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多元一体化的大外宣格局。


(三)坚持以国际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积极推动国内外影视机构的深度合作,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双向奔赴”,整合国内外资源,共同策划、联合投资、协同创作、共同宣发,打造精品,扩大影响。持续抓好中美合作纪录片《斯诺·未竟之路》、中巴合作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中阿合拍纪录片《三原印象》、中国、土耳其、伊朗、法国合拍纪录片《小麦:文明的种子》、中巴合拍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第二季、《中国考古》(第二季)等合拍片的制作、发行和播出,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推动陕西省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取得更大成果。 





(四)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并重


今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视听产品出口的系列举措,从五个方面提出20条推动视听产品出口的一系列促进举措。陕西省财政厅、广电局、宣传部等五部门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文化艺术精品扶持和奖励办法》(陕财办教〔2025〕75号),明确对电视剧、纪录片、网络剧、微短剧等在海外有影响力的媒体播出或平台播放予以奖励。我们要用好这些政策,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国际传播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就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整合陕西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推进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充分用好国际传播的各种资源渠道,继续在打造新平台、拓展新方式、探索新路径、创新新表述、彰显新形象方面下功夫,积极讲好陕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对外宣传的效果与质量,推动陕西省国际传播走深走实走远,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